
行業/分類:其他手板模型加工
加工方式: 3D打印 使用材料: 樹脂
最小精度: 0.1mm 生產周期: 2~7天
產品尺寸: 18cm*5cm*3cm
后處理: 噴油
3D打印眼鏡手板模型是一種高效、低成本的制作方式,適用于產品設計驗證、原型測試或小批量生產。以下是詳細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1. 3D建模
設計軟件:
使用專業3D建模軟件(如SolidWorks、Autodesk Fusion 360、Rhino、Blender等)設計眼鏡模型。
如果需要快速設計,可以使用在線工具(如Tinkercad)或簡化建模流程。
設計要點:
尺寸精度:確保模型尺寸與實際眼鏡一致,尤其是鏡框、鼻托、鏡腿等關鍵部分。
可打印性:避免過于復雜的結構(如極薄的壁厚或微小的細節),確保模型適合3D打印工藝。
分件設計:如果眼鏡由多個部件組成(如鏡框、鏡腿、鼻托),可以分別建模并組裝。

2. 選擇3D打印工藝
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3D打印工藝:
FDM(熔融沉積成型):
材料:PLA、ABS、TPU等。
優點:成本低,適合功能性測試。
缺點:表面精度較低,可能需要后處理(如打磨)。
SLA(立體光刻):
材料:光敏樹脂。
優點:精度高,表面光滑,適合外觀驗證。
缺點:材料成本較高,脆性較大。
SLS(選擇性激光燒結):
材料:尼龍、塑料粉末。
優點:強度高,適合功能性零件。
缺點:表面粗糙,需要后處理。
其他工藝:如PolyJet(多材料打印)、金屬3D打印(如不銹鋼、鈦合金)等,適用于特殊需求。

3. 切片與參數設置
切片軟件:
使用Cura、PrusaSlicer、Simplify3D等切片軟件,將3D模型轉換為G代碼。
關鍵參數:
層高:0.1mm~0.2mm(高精度),0.3mm~0.5mm(快速打印)。
填充密度:50%~70%(平衡強度與重量)。
支撐結構:為懸空部分添加支撐,防止打印失敗。
打印速度:根據材料和工藝調整。
4. 3D打印
打印準備:
校準3D打印機(調平、清潔噴嘴)。
選擇合適的打印平臺(如PEI膜、美紋紙)以提高附著力。
打印過程:
開始打印,監控打印進度,及時處理問題(如材料堵塞、翹邊)。
對于多部件模型,可以分次打印后組裝。
5. 后處理
去除支撐:
小心拆除支撐結構,避免損壞模型。
打磨與拋光:
使用砂紙或拋光工具對表面進行打磨,提高光滑度。
上色或涂層:
根據設計需求,對模型進行上色或噴涂涂層(如啞光、亮光效果)。
裝配與測試:
將打印好的部件組裝成完整的眼鏡,測試佩戴舒適度、鏡腿彈性等。
6. 注意事項
材料選擇:
PLA適合快速原型,樹脂適合高精度外觀,尼龍適合功能性測試。
精度與細節:
確保模型細節(如螺絲孔、卡槽)可打印,避免過小或過薄的結構。
成本控制:
FDM成本最低,SLA和SLS成本較高,根據預算選擇工藝。
時間效率:
簡單模型可以在幾小時內完成,復雜模型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7. 應用場景
產品設計驗證:快速驗證眼鏡外觀設計和佩戴舒適度。
功能測試:測試鏡腿彈性、鼻托承重等性能。
小批量生產:通過3D打印制作定制化眼鏡或小批量樣品。
教育與培訓:用于教學演示或設計練習。
總結
3D打印眼鏡手板模型的流程包括:3D建模 → 選擇打印工藝 → 切片與參數設置 → 3D打印 → 后處理 → 組裝與測試。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工藝,可以高效、低成本地制作出高質量的眼鏡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