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yè)/分類:其他手板模型加工
加工方式: 鈑金 使用材料: 鋁合金
最小精度: 0.1mm 生產周期: 2~7天
產品尺寸: 18cm*12cm*5cm
后處理: 黑化
制作流程
設計階段
3D建模:使用 CAD 等軟件構建通訊器材外殼手板的三維模型,明確各個部分的尺寸、形狀和結構,確保設計符合通訊器材的功能需求以及后續(xù)鈑金加工的工藝要求。
設計評審:組織相關人員對設計模型進行評估,檢查設計的可制造性,包括板材的選擇、加工工藝的可行性、零部件的裝配關系等,同時確保其滿足通訊器材的功能性要求,如散熱、電磁屏蔽、接口位置等。
手板加工
選擇合適的材料:根據(jù)通訊器材外殼的使用環(huán)境、性能要求等因素,選擇合適的鈑金材料,如鋁合金具有重量輕、耐腐蝕性好、導熱性能佳等優(yōu)點;不銹鋼則強度高、耐腐蝕性強,適用于對防護要求較高的場合。

材料預處理:對選定的鈑金材料進行去毛刺、清洗等預處理工作,去除材料表面的油污、雜質和毛刺,以保證后續(xù)加工的質量和精度,確保材料適合加工。
切割與成形
CNC切割:運用 CNC 激光切割機或沖床,按照設計好的輪廓對金屬板材進行切割,精確地將板材切割成所需的形狀和尺寸,為后續(xù)的折彎和組裝等工序提供基礎零件。
折彎成形:通過 CNC 折彎機將切割后的板材按照設計角度進行折彎,形成通訊器材外殼所需的各種形狀,如直角、弧形等,在折彎過程中,需要控制好折彎的角度、半徑和力度,以確保折彎精度和質量。
焊接與組裝
焊接:如果手板由多個切割和折彎后的部件組成,需要采用合適的焊接工藝將這些部件連接起來,如氬弧焊、點焊等,焊接時要控制好焊接參數(shù),確保焊縫牢固、美觀,無漏焊、虛焊等缺陷。
組裝:將焊接后的各個部件按照設計要求進行組裝,安裝螺絲、螺母、墊片等連接件,確保各個部件的相對位置準確無誤,同時注意避免在組裝過程中對已加工好的表面造成劃傷或損壞。

表面處理
打磨與拋光:使用打磨工具和拋光設備去除焊縫和切割邊緣的毛刺、凸起等不平整部分,對整個手板表面進行拋光處理,提高表面光潔度,改善外觀質量,使其達到設計要求的表面粗糙度。
噴漆或電鍍:根據(jù)通訊器材外殼的外觀和防護要求,對表面進行噴漆或電鍍處理,噴漆可以提供各種顏色和質感的涂層,起到保護和裝飾的作用;電鍍則可以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耐腐蝕、耐磨的金屬鍍層,增強手板的耐腐蝕性和導電性等性能。
質量檢驗
尺寸檢查:使用量具如卡尺、千分尺等對通訊器材外殼手板的各個尺寸進行測量,確保手板的尺寸符合設計圖紙的要求,偏差在允許的范圍內。
功能測試:對制作好的手板進行必要的功能測試,如檢查散熱性能是否良好、電磁屏蔽效果是否達標、接口是否匹配以及外殼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是否滿足要求等,以確保手板符合通訊器材的預期工作性能。
材料選擇
鋁合金:如 6061、5052 等型號,具有密度小、重量輕的特點,便于通訊器材的安裝和攜帶。同時,鋁合金的耐腐蝕性較好,能在不同環(huán)境下保持穩(wěn)定的性能,其良好的導熱性有助于通訊器材內部熱量的散發(fā),提高設備的穩(wěn)定性和使用壽命。
不銹鋼:常見的有 304、316 等材質,具有極高的強度和硬度,能夠承受較大的外力沖擊,有效保護通訊器材內部的精密部件。其優(yōu)異的耐腐蝕性使其適用于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如潮濕、酸堿等腐蝕性較強的場所。
冷軋鋼板: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表面質量,加工性能優(yōu)越,能夠通過沖壓、折彎等工藝制作出各種復雜的形狀。價格相對較低,在一些對成本較為敏感的通訊器材外殼手板制作中應用較為廣泛。
應用優(yōu)勢
強度與穩(wěn)定性: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和鈑金加工工藝,通訊器材外殼手板能夠提供足夠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保護內部的電子元件免受外力的沖擊和振動影響,確保通訊器材在運輸、安裝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
散熱性能:鈑金材料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能夠快速將通訊器材內部產生的熱量散發(fā)出去,避免設備因過熱而出現(xiàn)性能下降、故障甚至損壞等問題,提高了通訊器材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
電磁屏蔽:鈑金外殼可以有效地屏蔽電磁干擾,防止通訊器材內部的電子元件受到外界電磁信號的干擾,同時也避免了設備自身產生的電磁輻射對周圍環(huán)境和其他設備造成影響,保證了通訊的質量和穩(wěn)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