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分類:其他手板模型加工
加工方式: 3D打印 使用材料: 金屬
最小精度: 0.1mm 生產周期: 2~7天
產品尺寸: 15cm*13cm*10cm
后處理: 打磨
以下是關于3D打印汽車金屬零件手板模型的相關介紹:
優勢
設計靈活性與定制化:能快速實現復雜幾何形狀和個性化設計,如汽車的獨特造型部件、定制化內飾件,無需昂貴模具,縮短設計迭代周期。
輕量化與性能提升:通過拓撲優化,使零件在保持強度下減輕重量,如3D打印的鋁合金發動機支架,可提高汽車燃油效率和整體性能。
快速原型制造:在汽車研發階段,快速制造手板模型用于設計驗證和功能測試,及時發現問題優化設計,加速產品上市進程。
減少庫存成本:按需打印零件,無需大量庫存積壓,對于小批量、個性化需求的汽車零部件生產更具成本效益。

工藝原理
選區激光熔化(SLM):將金屬粉末鋪在打印平臺上,激光束按三維模型切片數據掃描,使金屬粉末逐層熔化凝固,最終形成三維實體零件。
直接金屬激光燒結(DMLS):與SLM類似,不過DMLS在燒結過程中,金屬粉末不完全熔化,通過激光能量使粉末顆粒相互粘結成型。
材料選擇
鋁合金:具有質量輕、強度高、耐腐蝕性好等優點,常用于制造汽車發動機缸體、缸蓋、輪轂等部件。
不銹鋼:具備良好的耐腐蝕性、耐磨性和高強度,可用于打印汽車排氣系統部件、傳動部件等。
鈦合金:強度高、重量輕、耐高溫、耐腐蝕,但成本較高,一般應用于高端汽車的關鍵零部件,如懸掛系統、發動機氣門等。

應用場景
外觀設計驗證:在汽車外觀設計階段,打印出模型進行可視化評估,及時發現修改設計缺陷。
結構設計驗證:通過打印手板模型進行裝配和功能測試,驗證結構合理性,優化設計方案。
零部件制造:直接打印小批量、復雜的汽車金屬零部件,如發動機葉輪、變速箱齒輪等。
維修與替換零件:針對老舊車型或停產車型,按需打印維修和替換零件,降低維修成本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