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分類:其他手板模型加工
加工方式: 鈑金加工 使用材料: 鋁合金
最小精度: 0.1mm 生產周期: 2~7天
產品尺寸: 15cm*10cm*5cm
后處理: 打磨,噴油
特點
高精度:鈑金加工精度高,能使通訊設備外殼手板模型精準還原設計尺寸與形狀,滿足通訊設備的高精度要求。
強度與穩定性好:鈑金材質強度高、剛性好,制成的手板模型可承受一定外力與壓力,確保通訊設備內部部件安全。
良好的導電性與電磁屏蔽性:金屬鈑金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電磁屏蔽性能,可以有效防止電磁干擾,保證通訊設備的正常運行。
可加工性強:鈑金易于切割、折彎、焊接等加工,能實現多種復雜形狀與結構的通訊設備外殼手板模型制作。

制作流程
設計圖紙:根據通訊設備外殼的功能與外觀需求,利用 CAD 等設計軟件繪制詳細的二維圖紙,明確各部分尺寸、形狀與連接方式等。
選材:依據通訊設備外殼的性能要求,選擇合適的鈑金材料,如鋁合金、不銹鋼等。
切割下料:使用激光切割、數控沖床等設備,將鈑金板材按圖紙尺寸切割成所需的形狀和大小。
折彎成型:通過折彎機對切割后的鈑金件進行折彎操作,形成通訊設備外殼的三維形狀。
焊接組裝:采用焊接工藝將各個折彎后的鈑金部件連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外殼結構。
表面處理:對焊接后的手板模型進行打磨、拋光等處理,去除表面的毛刺等;還可進行電鍍、噴涂等處理,提高外殼的耐腐蝕性、耐磨性和美觀度。
質量檢驗:檢查手板模型的尺寸精度、外觀質量、裝配性能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應用價值
設計驗證:在通訊設備外殼正式開模生產前,通過手板模型可直觀地評估外觀設計的合理性,及時發現并修改設計缺陷。
功能測試:將通訊設備的內部部件裝配到手板模型中,進行功能測試,驗證外殼結構是否滿足設備的散熱等要求。
市場推廣:在產品研發階段,利用手板模型向客戶、合作伙伴展示通訊設備的外觀與功能,提前獲取市場反饋,為產品的市場推廣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