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分類:其他手板模型加工
加工方式: 3D打印 使用材料: 金屬
最小精度: 0.1mm 生產周期: 2~7天
產品尺寸: 2cm*2cm*4cm
后處理: 打磨
優勢
設計自由度高:能夠實現各種復雜形狀和結構的設計,不受傳統制造工藝的限制,可根據通訊設備零件的特殊需求,制作出具有獨特外觀和內部結構的手板模型,如具有復雜天線結構或內部散熱通道的零件。
快速成型:直接從數字模型打印出實物,無需經過復雜的模具開發和生產流程,大大縮短了制作周期,能快速將設計理念轉化為實際模型,加快通訊設備的研發進程。
高精度和表面質量:采用高精度的激光束或電子束進行加工,可以獲得很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能夠滿足通訊設備零件對精度的嚴格要求,更好地模擬實際產品的性能。
降低成本:對于小批量、定制化的通訊設備零件手板模型制作,3D打印無需開模,減少了模具制造的高昂費用。同時,3D打印可以精確控制材料的使用,減少材料浪費,降低了材料成本。

便于修改和優化:如果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對零件進行修改,只需要在數字模型上進行調整,然后重新打印即可,無需像傳統方法那樣重新制作模具或進行大量的返工,方便了設計的優化和改進。
材料選擇
不銹鋼: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高強度和耐磨性,適用于制作需要承受一定機械應力和惡劣環境的通訊設備零件手板模型,如外殼、支架等。
鋁合金:密度小、重量輕,同時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適合用于制作對重量有要求且需要良好散熱和電磁屏蔽性能的通訊設備零件,如手機外殼、基站散熱器等。
鈦合金:具有高強度、低密度、耐高溫、耐腐蝕等優異性能,但成本相對較高,常用于制作高端通訊設備中對性能要求極高的關鍵零件,如航空航天通訊設備中的某些零部件。
制作流程
三維建模:使用專業的三維建模軟件,根據通訊設備零件的設計要求,創建精確的三維數字模型。該模型將作為3D打印的基礎,確保模型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模型切片:將三維數字模型導入到3D打印軟件中,進行切片處理。軟件會將模型切成一層層薄的截面,確定每一層的形狀和打印路徑,以便3D打印機按照這些指令進行逐層打印。
打印準備:選擇合適的金屬3D打印機和打印材料,并根據模型的特點和打印要求,設置打印機的參數,如打印速度、溫度、層厚等。同時,對打印平臺進行清潔和校準,確保打印過程的順利進行。
3D 打印:啟動3D打印機,按照切片后的指令,將金屬粉末或金屬絲等材料逐層熔化或固化,堆積成三維實體模型。打印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打印機的運行狀態,確保打印質量。
后處理:打印完成后,從打印機中取出模型,進行后處理操作。這包括去除支撐結構、打磨、拋光、噴砂、熱處理等,以提高模型的表面質量和性能,使其達到最終的設計要求。

應用場景
產品研發階段:在通訊設備新產品研發初期,通過3D打印金屬手板模型,可以快速驗證設計的可行性,檢查外觀、結構和裝配等方面是否存在問題,及時發現并解決設計缺陷,避免在后期開模和量產階段出現重大問題,降低研發風險和成本。
功能測試:制作的手板模型可以用于進行各種功能測試,如信號傳輸測試、散熱測試、抗干擾測試等,以評估零件在實際工作條件下的性能表現,為產品的優化和改進提供依據。
市場推廣:在產品推向市場之前,利用3D打印的金屬手板模型進行展示和宣傳,讓客戶和合作伙伴更直觀地了解產品的外觀和功能,有助于獲取市場反饋,提前進行市場預熱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