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分類:其他手板模型加工
加工方式: 硅膠復模 使用材料: 塑膠
最小精度: 0.1mm 生產周期: 2~7天
產品尺寸: 22cm*2cm*2cm
后處理: 噴油
硅膠復模加工家電手板零件是一種常見的制造工藝,以下是其詳細介紹:
工藝概述
硅膠復模是一種利用硅膠材料制作模具,并通過該模具復制產品的工藝方法。在家電手板零件制造中,硅膠復模可快速、低成本地制作出小批量的手板零件,用于產品的外觀評估、功能測試和市場調研等。
主要加工步驟
制作原型:通常使用 CNC 加工、3D 打印或泥雕等方法,根據家電手板零件的設計圖紙制作出一個原始模型。該原型應具備準確的尺寸、形狀和細節,作為后續制作硅膠模具的基礎。例如,對于一款家電的外殼手板零件,可先通過 CNC 加工出其精確的外形輪廓。

制作硅膠模具:
準備工作:將制作好的原型進行表面處理,使其光滑平整,并涂抹適量的脫模劑,以便后續順利脫模。
圍模框與灌注硅膠:用板子或其他合適的材料將原型圍住,形成一個模框。然后將按比例調配好并抽真空的液體硅膠緩慢倒入模框內,確保硅膠完全覆蓋原型,并排除其中的氣泡,以保證硅膠模具的質量。
固化成型:將灌注好硅膠的模框放入烤箱中,按照硅膠材料的固化參數進行烘烤,加速硅膠的固化成型。固化后的硅膠模具應具有良好的彈性、硬度和尺寸穩定性。
取出原型:待硅膠模具完全固化后,將其從烤箱中取出,小心地切開或拆卸模框,然后將原型從硅膠模具中取出,此時硅膠模具內形成了與原型形狀完全一致的模腔。
真空澆注復制零件:根據家電手板零件所需的材料,如 ABS、PC、PP 等,將其加熱熔化或調配成液態,并在真空狀態下緩慢注入硅膠模具的模腔內,使材料充分填充模腔。在澆注過程中,持續抽真空可有效排除材料中的氣泡,提高復制零件的質量。

零件后處理:待注入的材料在硅膠模具中冷卻固化后,打開模具,取出復制的家電手板零件。然后對零件進行去毛刺、打磨、拋光、噴漆、絲印等后處理工序,以進一步提高零件的表面質量和外觀效果,使其更接近最終產品的要求。
材料選擇
硅膠材料:應選擇具有優異流動性、良好操作性、低收縮率、高撕裂強度和耐高溫等性能的硅膠材料,以確保硅膠模具的質量和使用壽命。例如,工藝硅膠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適用于大多數家電手板零件的復模制作。
復制材料:根據家電手板零件的具體要求,可選擇 ABS、PC、PP、PU 等材料進行復制。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機械性能、外觀效果和加工特性,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選擇。
優勢
成本低:相較于傳統的金屬模具制造,硅膠復模的模具成本較低,尤其適用于小批量生產的家電手板零件,可有效降低產品的開發成本。
周期短:硅膠模具的制作相對簡單快捷,且固化時間較短,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模具制作和零件復制,大大縮短了產品的開發周期,有助于加快新品上市速度。

精度高:通過高精度的原型制作和精確的硅膠模具復制工藝,能夠保證家電手板零件具有較高的尺寸精度和形狀精度,滿足產品設計和測試的要求。
設計靈活性高:在產品設計階段,可根據需要隨時對原型進行修改和優化,然后通過硅膠復模快速制作出改進后的手板零件,便于及時驗證設計方案的可行性,提高設計質量。
局限性
模具壽命有限:硅膠模具的翻模次數一般相對較少,通常在 20-30 次左右,之后模具的精度和表面質量可能會下降,影響復制零件的質量。對于大批量生產的家電零件,可能需要重新制作模具。
材料限制:雖然可選擇的復制材料較多,但某些特殊材料或高性能材料可能無法通過硅膠復模工藝進行復制,或者復制后的性能無法完全滿足產品的最終要求。
尺寸和結構限制:對于一些尺寸較大或結構復雜的家電手板零件,硅膠模具的制作和操作可能會存在一定困難,導致零件的復制精度和質量難以保證。